html模版






標題

中國地震帶的分佈?


問題


請問是否全中國都有地震帶分佈?哪些地方的地震帶比較嚴重?如唐山就發生過哪個城市沒有發生過地震,或是受地震的波及最小?


最佳解答


沒辦法全部完整回答你的問題@@但是我去找了點資料,希望能給你一些觀念@@請參考! ------------------------------ 全世界主要有三個地震帶,分別為環太平洋地震帶(Circum-Pacific seismic zone)、歐亞地震帶(Alpine-Humalayan seismic zone)和中洋脊地震帶(Mid-ocean Ridge seismic zone) 【請參考下圖,為全球地震帶分布圖】 ↓ http://gis.geo.ncu.edu.tw/921/teach/地震的時空分布圖一.htm 這些地震帶與全球性的板塊構造(Plate tectonics)及其演化有密切的關係。大體而言,這些地震帶都發生在板塊邊緣。 【請參考下圖】 ↓ http://gis.geo.ncu.edu.tw/921/teach/地震的時空分布圖二.htm 環太平洋地震帶地理分布,在太平洋西岸由阿留申群島,經過千島群島、日本本州、琉球、台灣、菲律賓、印尼、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到紐西蘭,東岸由阿留申群島起,經北美、中美及南美的環狀地帶。環太平洋地震帶主要與太平洋板塊的隱沒(subduction)有關。世界上約80%的淺層地震(震源深度小於70公里)、90%的中層地震(震源深度介於70公里和300公里之間)和幾乎所有的深層地震(震源深度大於三百公里,但世界上仍未發生震源深於720公里的地震)是發生在這地震帶上。 歐亞地震帶由印尼向西經過緬甸、喜馬拉雅山脈、伊朗、土耳其至地中海北部一帶。此地震帶主要是由印度洋在印尼地區隱沒,印度半島向北與亞洲大陸之碰撞及非洲大陸與歐亞大陸之碰撞所造成的。世界上有15%的淺層地震、10%的中層地震以及極少數的深層地震是發生在此地震帶上的。 中洋脊地震帶它包含延綿世界三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和北極海的中洋脊。主要有三支,大西洋的海底山脊約呈南北走向繞經非洲南部,向東到印度洋與印度洋海底山脊會和,而印度洋海底山脊則向東繞行澳洲南邊,到達太平洋與東太平洋海底山脊(近中南美洲)會合。長度達數萬公里,寬度很窄,地震次數不多,世界上約有5%的淺層地震是發生在此地震帶上,中洋脊地震帶完全中層或深層地震。 如果仔細檢查地震分佈,我們可以發現在隱沒帶上,淺層地震、中層地震和深層地震是依序排列且橫貫地震帶。若將它們投影一個橫貫地震帶的垂直剖面上,則震源分佈成傾斜的震源帶,稱為班尼奧夫帶(Benioff zone) 【請參考:班尼奧夫帶】 ↓ http://gis.geo.ncu.edu.tw/921/teach/地震的時空分布圖三.htm 在板塊構造觀念中,班尼奧夫帶代表海洋板塊在與大陸板塊碰撞後隱沒的位置,是地震在地下深處發源的地帶。海溝處的地震,開始於地表附近,而距離海溝愈遠,震源就愈深,現在已知最大的深度約達700公里,地震學家相信,這種深源地震是由於隱沒的板塊向下震顛隱入軟流圈中所引起的。通常班尼奧夫帶上方同時也有火山活動。此外,中洋脊地震帶上也有不少火山活動。火山與地震帶伴隨的現象,並不表示兩者之間有因果關係,而是兩者同是板塊構造運動的產物。 另外,有少數破壞性極強的地震,並不發生在上述的三個地震帶上,而是發生在大陸板塊內部,例如1976年大陸河北省唐山大地震。 由於地震發生深度與地震發生所在的地點有關,即與板塊活動有關,所以地震深度與規模事實上並無太大的關聯,規模大的地震通常發生在隱沒帶剛好彎曲的地方,因為那個地方所遇到的抗力最大,因此需要較大的能量來抵抗阻力,所以容易產生規模大的地震,如台灣東部的宜蘭、花蓮。下表是統計1918年至1955年地震深度對應規模的發生次數。 --------------------------------- 希望有幫助到你!!


其他答案





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227000015KK10993

3BAA02283C142BB6
arrow
arrow

    b11lx57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